024 龔自珍與魯迅的詩

龔自珍與魯迅的詩

  

  ○五年二月的《讀書》月刊,刊出黃裳的《龔自珍二三事》,說:「我覺得值得提出的是魯迅和陳寅恪。從他們的詩裏都可以看到龔自珍的影子。」他還舉出龔詩與魯詩各一首,說:「兩詩的氣韻、聲口如此相似,不能不感到其間的微妙關係。特別是兩詩的寫法,竟如此近似,更能看出其間的繼承關係。當然,《魯迅全集》中無一字涉及定庵,但以迅翁涉獵之廣,絕無不見『龔集』之理,然則以上的推測,也許還是不無因由的罷。」

  陳寅恪的詩,古典今典甚多,雖有余英時兄的註釋,但讀得不投入,故印象不深。至於龔詩和魯詩,都是喜愛和較熟識的,但一直沒有想及兩者的關係。讀到上述的文字,才去想一想,並記起三月三日本欄的《五律最難寫》,有這樣的話:「在嘗試學寫舊詩中,卻自以為受李賀、李義山、龔自珍、魯迅、聶紺弩的感染較多。」龔和魯都在其中,大抵有所近似,才一併受感染的罷。

  抄錄龔和魯的那兩首七律於下,並作註釋和語譯,讓讀者看看,是否如該文所說:「氣韻、聲口如此相似」、「寫法,竟如此近似」;「其間的微妙關係」和「繼承關係」?

  龔詩《秋心三首‧其一》:「秋心如海復如潮,但有秋魂未可招。漠漠鬱金香在臂,亭亭古玉佩當腰。氣寒西北何人劍,聲滿東南幾處簫。斗大明星爛無數,長天一月墜林梢。」

  註釋。「漠漠」:淡淡的。「亭亭」:明亮。「鬱金」、「古玉」:都喻美好品德。「氣寒西北」:作者與好友研究西北邊情。

  語譯。秋天來了,我心中的感想如海濤江潮,洶湧澎湃;但可惜那些逝去的友人,已不能把他們的靈魂招喚回來。淡淡的鬱金香氣還留在手臂,明亮的古玉還佩在腰間。在西北發出寒光的,是誰人的寶劍?響遍東南的有哪幾處的簫聲(喻詩詞作品)?無數斗般大的明星發出燦爛光輝,天空的月亮在樹梢落下去。

  這是悼念亡友們之作,他們如月落逝去,那些低能庸俗之徒,才會像星星燦爛發光。

  魯詩《亥年殘秋偶作》:「曾驚秋肅臨天下,敢遣春溫上筆端。塵海蒼茫沉百感,金風蕭瑟走千官。老歸大澤菰蒲盡,夢墜空雲齒髮寒。竦聽荒雞偏闃寂,起看星斗正闌干。」

  註譯。「塵海」:人世間。「金風」:秋風。「千官」:親官方的人。「菰蒲」:水生植物,喻賴以生活的物質。「竦聽」:挺立側耳細聽。「闃(音隙)寂」:靜寂。「闌干」:橫斜,北斗橫斜,天將亮了。

  語譯。我也驚覺白色恐怖,有如肅殺的秋天降臨大地,但仍勇敢地寫出帶給人們春天的溫暖和希望般的文字。在廣大的人世間,把各種沉痛的感想,埋在心裏;那些怯弱可之徒,都為畏懼蕭瑟的秋風而逃避。我躲到大澤,也無法生活下去;像突然從夢中驚醒,從高空下墜,齒髮俱寒。等待夜裏的雞鳴,卻偏偏一片靜寂;起來看看,北斗橫斜,快天亮了。

  二00五年三月十二日

  

  

Share on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