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2 空前絕後的高帽

空前絕後的高帽

  

  在趙紫陽遺體告別儀式上,中共終於沒有悼辭,只發表約五百字的新聞,堅持有功有過的定調。這使我想起了,中國封建時代的謚號。歷史上有數不清的謚號,人們說得出多少個呢?公道自在人心,眾口悠悠,流傳的褒貶才是人民的公正評價。

  謚,音試,亦寫作諡。在古代,帝王、后妃、百官及其他人死後,由王朝禮官根據其生平事跡,蓋棺定論,給以一個意寓褒貶的稱號,是為謚號,這制度稱為謚法。謚號分作三類:上謚、中謚和下謚,亦稱作善謚、平謚和惡謚。上謚:用褒獎的字眼,如文、武、恭、明、康、昭、景、惠、莊等。中謚:早夭而志未伸,用憐憫的字眼,如懷、悼、隱、哀等。下謚:邪惡暴戾,用貶斥的字眼,如厲、野、戾、刺等。

  最多人知道的下謚,是西周的周厲王姬胡。他貪婪殘暴,施行高壓,封殺言論,派出巫師監視國人,使大家在路上相遇,只用目光打招呼而不敢交談。死後,於是落得一個「厲」字。

  秦檜生前,受到宋高宗趙構寵信,但死後,謚號被改為「繆丑」。「名與實爽曰繆」,「怙威肆行曰丑」,意思是說他:名譽與事實並不相符,恃權勢而跋扈專橫。

  清慈禧死後,當時的小皇帝宣統溥儀,給她一個這樣的謚號:「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」。除去「皇后」兩字,共二十三字。如果說上謚是高帽,這是一頂空前絕後的高帽了。因為在歷史上,似乎未見過字數那麼多的謚號,而自此之後,中國再沒有封建王朝,也再沒有謚號。

  這二十三個字,是甚麼意思呢?據《逸周書‧謚法解》:慈惠愛親曰「孝」,威儀表備曰「欽」,令民安樂曰「康」,威儀恭明曰「昭」,履正志和曰「莊」,尊賢禮讓曰「恭」,聰明睿哲曰「獻」,……幾乎好的字眼都用盡了。

  至於民間的評價是怎樣的呢?一九○四年農曆十月初十,是她的七十大壽,文武百官都忙於為她祝壽送禮。上海《蘇報》於該日,刊出一副據云是章太炎所撰的壽聯:

「今日幸頤和,明日幸北海,何日再幸古長安,億萬兆膏血全枯,只為一人歌慶有;五十割交趾,六十割台灣,七十更割遼東地,廿餘省版圖漸蹙,預期萬壽祝疆無。」

  上聯抨擊她挪用擴建海軍的經費,去興建皇室園林「頤和」與「北海」。「幸」:帝王所到。一九○○年八國聯軍入京,她逃到西安(即古長安),問她何時又再逃難呢?她五十歲那年(一八八四)中法戰爭,割讓了安南(古稱交趾);六十歲(一八九四)甲午戰爭,割讓台灣給日本;七十歲(一九○四)日俄戰爭,俄國把遼東半島的租借權轉讓日本。把「萬壽無疆」改為「萬壽疆無(失卻國土)」,是極為深刻的諷刺。

  「有的人耟把名字刻入石頭想『不朽』」;「把名字刻入石頭的,耟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」。(臧克家《有的人──紀念魯迅有感》)

  二00五年二月四日

  

  

Share on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