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重要的是「自反」
「雖千萬人,吾往矣」,一些人引用時,省卻前面的「自反而縮」四個字,失去了最重要的原義。這話還有上半句,則很少人同時引用,這樣,意思就更不全面。
整句話,出自《孟子‧公孫丑章句上》:「自反而不縮,雖褐寬博,吾不惴焉;自反而縮,雖千萬人,吾往矣。」
先來解釋其中幾個詞語。「自反」:自我反省。「縮」:直也,正義也。古時的帽子,用布塊縫成,那縫口是直的,稱為「縮」;後來的帽子,用布塊縫在一起的縫口是橫的,稱為「衡」。所以,「縮」與「衡」相對而言,借解作「直」。「褐寬博」:穿褐布寬闊衣服的人,比喻卑賤的普通人。「惴」:用作動詞,去恐嚇,使之驚懼的意思。
楊伯峻的《孟子譯注》,譯文如下:「反躬自問,正義不在我,對方縱是卑賤的人,我不去恐嚇他;反躬自問,正義確在我,對方縱是千軍萬馬,我也勇往直前。」
弟子公孫丑問孟子,怎樣才能培養起「不動心」(即堅定不移)的勇氣。孟子先介紹了北宮黝(音扭)和孟施舍。前者如受到侮辱,殺大國君主如殺卑賤的人一樣;後者對不能戰勝與足以戰勝的敵人,都一樣交鋒。接說:他曾經從孔子那,聽到關於勇氣的道理,於是引出上面的話,認為這才是大勇。最後,還解釋了甚麼是「浩然之氣」和怎樣去培養:這種「氣」,最偉大,最剛強。用正義去培養,一點不加損害,就會充滿四方,無所不在。這種「氣」,必須與義和道配合;缺乏義和道,就會失去而沒有力量。這種「氣」,是由經常的正義行為所積累而產生,不是偶然的正義行為所能取得。只要做一件有愧於心的事,便會無力疲弱了。
「浩然之氣」這四個字,也常被引用,順便也作了上述一點點簡淺的介紹。
「自反而縮」為甚麼那樣重要呢?因為不首先自行反省,自己是否站在正義的一邊,不管三七二十一,也「雖千萬人,吾往矣」,這豈不是一頭毫不講理的蠻牛,做出種種盲動的愚蠢的事來?這樣的「不動心」,不是「堅定不移」的勇氣,而是不動腦子的驕傲自滿。
對千軍萬馬這樣還不夠,對卑賤的普通人,也要「自反」。倘若正義不在自己這一邊,雖然對方無權無勢,也要退讓而不去恐嚇。
「自反」就是時刻以正義作為標準,去謙虛地反躬自問。這樣,才能積累正義的行為,培養起「浩然之氣」。
二○○四年八月二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