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生一世五件事
上月(○三年十月)十一日,詹德隆兄在其《信報‧中通外直》的專欄,談到了一生一世要做的五件事。這是他的人生智慧和經驗的總結,很可參考。我拿來檢視和回顧了自己,頗有感想。
一、「生兒育女」。對這第一件,我交了白卷。是否因此而不能「知父母心」呢?也未必的。「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也」(《韓詩外傳》)。父母早逝,我亦深知其養育之恩,只可負起責任去照顧遺下的年幼弟妹,以作報答。有一弊,亦有一利,因無家室之累而無後顧之憂,不戚戚於貧賤,不汲汲於富貴,在人生的長途中,一直輕裝上路,敢於承擔,較別人容易做得到。
二、「做一次和尚」。對這第二件,我不止做了一次,而是做了一生一世。做和尚,也未必能「避靜」的。有些人,披起袈裟事更多。「心遠地自偏」(陶潛),不在乎「地」而在乎「心」。諸葛亮說:「儉以養德,靜以修身」;「非澹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」(《戒子書》)。「儉」是克制物慾,過樸素的生活,這樣才能「靜」,修養得高尚的志趣和遠大的理想。「寂寞」是「靜」的進一步,不但不以「寂寞」為苦,且甘於「寂寞」,以擴大潛修反思的空間。「古來聖賢皆寂寞」,我喜愛李白這句詩。
三、「參加集體活動」。對這第三件,我幾乎可得滿分。從中學時期開始,團體差不多是我的第二個家。學友社、葛師校友會、教協會、支聯會、港同盟、民主黨,我都參與了創建,長期全身投入。在團體中,不單是「學習關心別人,與人相處之道」(詹兄句),更重要的,這是一個熔爐,焚掉人性和個性的雜質,鍛煉出較精純的品格。除了讀書外,團體生活和社會活動,是我的知識和智慧的最主要泉源,假如我還算是有點知識和智慧的話。
四、「創作」。對這第四件,我以為不可強求,並不是人人都有「創作」的天賦的。不過,總得培養起對一些藝術的興趣。電影被稱為第八藝術,在此之前的七種是:文學、音樂、舞蹈、繪畫、雕塑、建築、戲劇。你總得培養出對其中的一兩種的興趣。這樣,才會覺得世界和人生更可愛,成為一個有素養的人。現在的中小學,在提倡「一生一藝術」,這是我高舉雙手贊成擁護的。
五、「嘗試教教書」。作為一個終身的教育工作者,對詹兄提出這一點,致以衷心感謝!正如他所說,這是終身的事業,難得淺嘗輒止的機會。那麼,去教教子女的功課。
二○○三年十一月一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