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0 一個妙喻及其他

一個妙喻及其他

一個晚上,一口氣讀完了黃永玉的《比我老的老頭》。記述與十多位人物的情誼,掩映時代的笑聲和淚痕。文字風格獨特,寓激情於輕鬆,寓苦澀於俏皮,寓蒼涼於幽默,寓悲哀於反諷,使我更感受到那時代的激情、苦澀、蒼涼和悲哀。《這些憂鬱的碎屑--回憶沈從文表叔》一篇中,有在文革時給友人的信一封,談到作者與中共的關係,是一個妙喻。為節省篇幅,以/代替分段,把原文引錄於下。

「……我不是黨員。/打個比方說吧!黨是個三十來歲的農村婦女,成熟,漂亮。大熱天,扛大包小包行李去趕火車︱︱社會主義的火車。/時間緊,路遠,天氣熱,加上包袱沉重,還帶個三歲多的孩子。孩子就是我。/我,跟在後面,拉了一大段距離,顯得愈發跟不上,居然這時異想天開要吃『冰棍』。/媽媽當然不理,只顧往前走,因為急要趕時間。孩子卻不懂事,遠遠跟在後面哼哼嘰嘰。/做媽的煩了,放慢腳步,等走得近了,當面給了一個巴掌。/我怎麼辦?當然大哭。眼看冰棍吃不到,媽媽卻走遠了。/跟了一輩子了!不跟她,跟誰呢?於是只好一邊哭,一邊跟走。/……」

黃補充說:這比喻「不合邏輯,且經不起推敲」。「從孩子的角度看,他們只當過『熊狼外婆』,差點把咱老子吃了!」

的確,以「媽媽」喻之,「不合邏輯,且經不起推敲」。還經常聽到這樣的比喻:媽媽打錯了孩子,孩子也不能怪媽媽。這「媽媽」,由黨擴大到國。這真的是「媽媽」嗎?豈只是「打」,而是折磨,甚至宰殺。哪來這樣的「媽媽」?這樣配做「媽媽」嗎?對某些領導人,譽之為「人民的兒子」,怎麼忽然把父母和子女的關係顛倒了?這「兒子」怎麼忽然變了拿着大棒子的惡父,隨時去毒打本應是父母的人民呢?忤逆的子女,打了打錯了父母,能不能去怪?八○年,白樺的《苦戀》拍成電影《太陽和人》。對白中一句:「你愛這個國家,這個國家愛你嗎?」就掀起了反自由化的清除精神污染批判。

李慎之也常用,「革命吃掉兒子」來作比喻。獻身革命的人,是革命的子女,不是死在革命的敵人手上,反而被所獻身的革命吃掉了。其實,這算不得是真正的革命,只是假「革命」之名--假借虛假的「革命」之名義而已。「猛虎不吃子」,哪有真正的革命,去吃掉為其獻身的子女的呢?

二○○三年十月二十九日

Share on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