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書中自有黃金屋」
新學年伊始,來談一談這句看似俗不可耐的老話。人人都耳熟能詳,但知道是出自皇帝的金口的不多。宋真宗趙的《勸學文》如下:「富家不用買良田,書中自有千鍾粟。安居不用架高堂,書中自有黃金屋。出門莫恨無人隨,書中車馬多如簇。娶妻莫恨無良媒,書中有女顏如玉。男兒欲遂平生志,六經勤向窗前讀。」這「勸」,實質是鼓吹科舉,誘之以利。
宋是歷史上讀書風氣最盛的朝代。宋太祖趙匡胤,以陳橋兵變奪得帝位,深知部屬擁兵自重的危險,便將兵權收歸中央,並訂下重文輕武為國策。他曾鐫一「誓碑」,其中第二條不得殺讀書人,與此國策相符。因此,科舉制度備受重視,讀書而考得功名,成為了社會的最好出路。科舉在我國歷史上,曾起積極的作用,打破了門第限制,亦即不計較階級出身,只據考試成績而取錄擢升。宋代連唐代的推薦制度,也取銷了。教育因而有很大的發展,成立了中央官學、地方官學、各地書院和鄉塾學校,出現了眾多的各種學術流派,歷史上也是少見的。
當然,消極的作用也極其嚴重。據《唐摭言》所記,唐太宗李世民在端門,看見新進士魚貫而出時,高興地說: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。」「彀」讀「夠」,本意是弓箭射程,以此比喻圈套陷阱。由此可見,科舉實在是一種收買,用以籠絡人才為己用而鞏固統治。
其次,科舉的考試內容,全是欽定的符合統治階級利益的教材,這樣妨礙了學術和思想的自由,起了箝制的愚民效果。
現今的一些父母,都很重視子女的考試成績,但都比不上這位北宋的母親。楊察、楊寘(即「置」字)兄弟,兄察參加省試,考得第二名,母親也發怒,長時間不理睬他;弟寘後來中了狀元,她才高興起來。
以現代觀點來看,教育的一個社會功能,是促進階級的對流,這主要是說,低下階層的子弟,通過接受教育,學得知識技能而服務社會,因而改善了經濟狀況和提升了社會地位。這種流向中上層,減少貧富懸殊,打破階級隔閡,有利於和緩階級矛盾。在封建社會,由於教育並不普及,科舉雖然也起了一定的階級對流作用,但卻受到很大限制。在教育普及的今天,提倡用功讀書的意義就更大。把「書中自有黃金屋」、「書中有女顏如玉」,改為「書中自有樂無窮」、「書中自有新天地」,那不是很好嗎?
祝同學們:在書中得到無窮樂趣和發現新天地。
二○○三年九月二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