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64 「戒之在得」的「得」
「戒之在得」的「得」
在《督轅設宴與毛禁祝壽》一文,我曾引用了《論語》中的一句:「及其老也,血氣既衰,戒之在得」;並同時引用了孔安國注「得,貪得」,以及《淮南子‧詮言訓》「老則好利」,去解釋「得」的意思。
這兩個舊注,我是不愜意的。我已一步一步踏進「血氣既衰」的人生階段,對這個「得」字,有自己的體會。「戒之在得」,就是要警惕背上思想包袱,「得」就是思想包袱。
「及其老也」,思想包袱裏,會走進了一些甚麼沉重的東西呢?
首先,是排資論輩。年輕時,「資」淺「輩」低,不會去排,去論。多吃了那麼多年飯,不管是否有真的本錢,就會只憑那一把年紀,倚老賣老,未能平等待人,不尊重那些年紀未有一把的。其實,「老」是人的弱點,已不及年輕人那麼精壯,有甚麼可恃、可排、可論呢?
其次,是經驗。閱歷多了,自然有點經驗。但要自問:一、是否真的有經驗?二、這些經驗是否可貴有用?三、時移勢易,這些經驗是否仍然可貴有用?四、任何經驗,都不能硬搬,要看當前具體情況,你對此情況是否掌握得準?
再其次,是過去的成績。即使過去真的有甚麼成績,也不要念念不忘而自滿。過去的成績,當時已有評價;當前的工作,還要看你做得怎麼樣?決不能以昨日的功,折今日的過。當前的工作,做得不好,就是不好,不可以此寬恕自己。
最後,是已失去「只爭朝夕」的銳氣。這是一個人生的心理矛盾:年輕人儘管來日方長,但做起事來卻很心急;年老人儘管手上歲月已不多,但卻反而常打慢板。一年,對二十歲的青年,是一生的二十分之一;對七十歲的老人,卻是七十分之一。對比之下,是二與七之比,老人自然覺得時間過得快,不把一年半載放在眼裏,長不出銳氣來。
以上所寫,純是一種自省,引為鑑誡而警惕,以求背上的包袱少幾塊石頭。我更希望,不論友敵,時加鞭策。
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九日
捨命陪君子
《三言堂》的「一言」(之一) 司徒華
頁 PAGE 1 / NUMPAGES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