捨命陪君子
《三言堂》的「一言」 司徒華
「百勝」與「不殆」
「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」,一般人大多是這樣說;但《孫子兵法》的原句,卻是「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」。
「百勝」,就是戰無不勝,打遍天下無敵手。「不殆」,只是不致於陷入危亡的困境。
只要把「百勝」和「不殆」的含義,比較一下,就可以知道,原句才是合理和合乎邏輯的。
假如對手是世界拳王、連泰臣也被打得出「茅招」去咬耳朵的荷里菲特,你卻是已風燭殘年的七八十歲老翁,即使對彼此了解得如何深入透徹,你還是硬要和他「過招」,恐怕他一拳便把你送往西天。何來「百戰百勝」呢?
倘若交手的果然是荷里菲特,那麼怎麼辦?這樣,只有用毛澤東所說的辦法去應付:打得赢就打,打不赢就走。一走了之,這樣,才不致於陷入危亡的困境。
《孫子兵法》的一個很重要的戰略思想:先要立於不敗之地,不打無把握的仗。
「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」,首先要求的是「不殆」。這次打不赢,一走了之,保持實力,還有再戰的機會,待等再戰而勝之的時機。
以下的話,就說得更清楚了:「不可勝在己,可勝在敵。勝可知而不可為。先為不可勝,以待敵之可勝。」
己方的行動,只可以保證不被打敗;至於是否能打敗敵人,決定性的因素,是在對方。勝利只可以根據主客觀的條件,去研究、分析而預知,但決不能超乎主客觀的條件去強求。先要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,然後再去等待找得可以戰勝敵人的時機。
這其中,有一個「忍」字,切戒冒險盲動。
還有兩句《孫子兵法》,也是我喜歡的。其一是:「無恃其不來,恃吾有以待之;無恃其不攻,恃吾有所不可攻也。」其二是:「善守者,藏於九地之下;善攻者,動於九天之上。」
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九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