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38 「一檜竟何能」

捨命陪君子

《三言堂》的「一言」                  司徒華

「一檜竟何能?」

  八九年六四事件,一般傳聞都說:當時北京的李錫銘和陳希同,虛報軍情進讒,於是鄧小平拍板,下令鎮壓。

  這次香港回歸,超額完成了江澤民「萬無一失」的要求。事後,又有傳聞:事前誇張敵情、引致草木皆兵的一位要員,因而被「炒魷」。

以上兩事,是耶非耶?我想起了明代文徵明一首關於岳飛、秦檜、趙構的《滿江紅》:

「拭拂殘碑,敕飛字、依稀堪讀。慨當初,倚飛何重,後來何酷!豈是功成身合死?可憐事去言難贖。最無端、堪恨又堪悲,風波獄。 豈不念,封疆蹙?豈不念,徽欽辱?但徽欽既返,此身何屬?千載休談南渡錯,當時自怕中原復。笑區區、一檜竟何能,逢其欲。」

文徴明在這詞指出,風波獄的主謀是宋高宗趙構,秦檜只不過是幫兇而已。趙根本就不想「直搗黃龍」。打敗了金人,迎回徽欽二宗,他就再做不成皇帝了。把詞最後一句,譯為語體是;可笑那小小的一個秦檜,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能耐,他只不過是迎合了趙構的私欲罷了!略知歷史底蘊者,都會認同文的看法。

「偏聽則暗,兼聽則明」,這是句老話。但有時,問題並不在「偏」或「兼」,而是「私欲」。

  「大躍進」闖出的「人禍」,毛澤東曾派自己最信任的秘書和護衛,到下邊去做過調查,在上廬山之前,會議的原意是反「左」的。他不是對情況完全不了解。但只可由他來反「左」,彭德懷一上書,冒犯了他的無上權威,他就要反「右」,把你反掉。

  極位者,往往各種情況都掌握,總有各種不同的渠道,了解得各種不同的情況。相信哪一些,根據哪一些作出決策呢?假如懷有「私欲」,便會自取所需,「逢其欲」。

  「斬無明,起智慧」,才能善斷。

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三日

Share on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