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9 小人的怨和不遜
捨命陪君子
《三言堂》的「一言」
小人的怨和不遜
一個頗妙的謎語:「鬍鬚〈射《論語》一句〉」。謎底是:「唯女人與小人難養。」孔夫子接着說出,「難養」之處:「遠之則怨,近之則不遜。」
這句話,不但是政治不正確,而且觸犯了禁止性別和年齡〈按謎語之義〉歧視的法律。孔夫子沒有這樣的顧忌,所以坦率地說了出來。他深於世故,洞悉世態,這句話自有其豐富的處世經驗。撇開女人,恐怕在二千多年後的今天,仍有其一定的參考價值。
最近,傳媒大談董特首身邊的小人〈本義而非謎語之義〉,董與陳方安生也不避而作出反應。到底有沒有小人,誰是小人,怎樣去找出小人來呢?我覺得其中的一個方法是,可循孔夫子的話,逆流而上去找,看看有沒有、誰是「遠之則怨,近之則不遜」的人,雖不中,亦不遠矣。
不過,那「怨」和「不遜」的對象,並不是現在他們正要拚命去爭寵獻媚的「養」者,因為還未被「養」定,哪裏敢就去「怨」和「不遜」呢?要看的是,他們過去怎様被「養」過,現在怎様去對待自己過去的「養」者。
且說香港江青。在熒光幕上,看見她臉色鐵青、嘴掛冷笑、呅牙切齒、怨恨逼人。那「怨」已深化為深惡痛絕了。為何竟至於此呢?想當年,自以為妙計,想棄「立」保「行」,結果兩「局」皆空,不僅被「遠」,且被「賣甩」了。這大抵是由怨而恨的裏因罷?
至於「近之則不遜」,那「近」和「不遜」是接近權力中心的亢奮,並由此而來的傲慢、囂張、狂妄,以至「子係中山狠,得志便猖狂」的猖狂,對象是異己。
一位民主黨的區議員告訴我,在一次區議會討論下次會議日期時,另一位「亢奮」的區議員對他說:你無資格討論這事,因為下次會議你不知是否還有份參加!下次會議在七月一日之後,而那時尙未公布現任兩級議員可直通。
這不止是「不遜」,而是膨脹到極度的「猖狂」了。
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七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