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叔警句《三言堂》語錄
- 此生唯一的飾物︰孩子回答說︰「我是即將來到的日子」,我心中的「即將來到的日子」,是民主的中國。(《回》4/9/1998)
- 回憶,像一般暖流在我心底泉湧。青春已去,但我沒有絲毫傷逝的感情。回憶,使我感到,曾實實在在地活了過來。(《回》28/9/1998)
- 權勢者對對抗者,總會使用種種骯髒的技倆,去破壞抗爭運動。只有天真爛漫不懂世故的人,對此才會在意料之外而毫不防範。分化,是最常用的骯髒技倆…刺探,也是最常用的骯髒技倆…現在才說出來,因為我們或將會迎接一個必須警惕的階段。(《燈》P.31,7/4/97)
- 兒童是人類的花朵、明天和希望。(《燈》P.176,11/10/99)
- 既要有信心,又要虛心,我引用老子的話互勉︰「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﹔大盈若沖,其用不窮。」(《燈》P.208,10/4/2000)
- 這另類的「寂寞」,是自省的餘地,是反思的土壤,是時有長進的動力的泉源。
- 站在大江東去的岸邊,我感到已得到一飄之飲,因而心裡恬然豁然。(《捨》P.56,21/7/97)
- 有人常常說,妥協是政治藝術。我以為,出賣背棄原則的妥協,是「偽術」﹔「退一步、進兩步」的妥協,則是策略的運用。有人常常提及「政治智慧」,我認為「政治道德」更加重要。(《山》P.167,10/7/2004)
- 最後一句說話,做不做議員不重要,最重要是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,不要辜負「人」這個莊嚴的稱號。(《山》P.16710/7/04)
- 決不可讓「罪惡」假「理想」之名而行,要以實踐去檢查理想。(《猶》P.421/5/98)
- 魯迅曾說︰幽默是舶來品。選舉也不是土產,願兩者結伴俱來。(《猶》P.7215/6/98)
- 在少年時候,我就認為,堅持一個正義的信念,是要付出代價的,甚至是最高的代價。「還有豪情似舊時」,至今,我仍時刻這樣地準備着,不管有沒有恐嚇威脅。 (《猶》P.13619/9/1998)
- 對人生要有所執着,又要有所淡泊。精神上執着,使自己感到活在人間,有人氣,因而精進﹔物質上淡泊,使自己清心寡慾,雜念摒除,因而灑脫。一張一弛,協調得宜,有益身心。我將會這樣活下去,活得多就執着和淡泊多久。 (《胸》P.445/1/99)
- 教育要有穩定性,在穩定中又要有預見,不可以靈機一觸去制訂政策﹔教學要有愛心和耐心,其成效不可按件計工,以一般方法去衡功量值。(《胸》P.5420/1/99)
- 我的教學經驗是,對學生不可不上心,不可太上心。上心︰細心長期觀察了解,發掘其長處,加以鼓勵,去培養其自愛自信,並以此去自行克服其弱點。太上心︰對其弱點太敏感,甚至挑剔,天天斥罵、罰企,使其自暴自棄,失去了上進的動力。 (《胸》P.5623/1/99)
- 每逢「六四」周年,總有人挑起爭論︰記者應該中立客觀,還是投入感情?我要反問︰難道兩者是必然矛盾排斥的嗎?幾年前,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,我說道︰記者不單是記者,還是人。(《胸》P.15618/6/99)
- 只要深信自己是正義的,有了群眾的支持,無論多大的壓力,你都能頂得住。 (《燈》p.6724/11/1997)
- 公義的事,是大眾的事,一定會薪火相傳。 (《化》10/11/2003)
- 我一定永遠與大家在風雨崎嶇的民主道路上前進!即使實現了普選,民主政制仍須鞏固發展,我也一定繼續與大家一起前進,直至心臟停止跳動的那一天。心臟停止跳動了,倘若有所謂在天之靈,也還是會與大家並肩攜手!
(零五年)十一月二十七日下午,民主派在遮打道行人專用區,舉行「一二‧四」 遊行誓師大會上的誓言)。(《橙》3/12/2005) - 一個真正的愛國者,愛的不是黨、領袖、政權,而是人民、傳統文化、土地山河。(《煙》27/7/2007)
- 一個認真的人,即使深藏不露,感情大多是濃烈的。濃烈的感情,決不能沒有「悲欣」。(《悲》代序15/6/2000)
- 「交友須帶三分俠氣,讀書貴持一點閒心」,這是我曾書贈一位小朋友的一聯。 (《悲》14/3/2000)
- 寧可不說話,也不說違心之言,遑論謊話了,這是我一貫的原則和作風。 (《夜》23/10/2001)
- 人生的真諦是,活着就要做於人有益的事;堅持的信念是,要對中國和人類的不斷進步,有點滴的貢獻。貫徹了這真諦和實踐了這信念,直到呼吸尚存,就是自己的生命的「功成」。(《欄》16/6/2009)
- 報紙是公器,這個「公」字,不單是「公眾」,還有「公義」的意思。在公義面前,不容中立。(《江》10/7/2003)
- 「君子」要去實踐,不做工具,不結黨營私,少說話。(《起》20/9/2009)
- 在社會抗爭中,我們的對手是可以估計的。對對手的估計,應是我們的各種部署的根據。這估計,包括其目的、策略、計劃、力量、優勢、短處等等。但對其愚笨,往往毫不深究,反而出乎意料之外,成為抗爭的變數。對對手,要作種種估計,包括其愚笨,不可忽略,這才是全面的。(23/6/2010)
- 知道和警惕弱點,往往會產生正面的作用,成為長處;相反地自恃長處,卻往往會產生負面的作用,成為致命傷。不管弱點或長處,更重要的是汲取別人的經驗教訓。 (《起》10/12/2009)